从陆地上看,山东和辽宁并没有直接的接壤,但如果从海域角度来讲,这两个省却是彼此相邻的。既然是相邻,海域之间自然也会有一个分界线。通过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,最为显著的“海域行政区域界线”便是位于“老铁山水道”这一带。
所谓“老铁山水道”,指的是位于北隍城岛(山东省)与老铁山角(辽宁省)之间的那片海域。这段海道呈东西走向,宽约42.2公里(约22海里),占据了渤海海峡五分之一的海域面积,是连接渤海与黄海之间的重要水上通道。
老铁山水道作为山东与辽宁之间的海上分界线,历史悠久。从更远的历史背景来看,早在清康熙五十三年(1714年),政府就曾采取过一次明确的海上划界行动。此举的直接原因,是山东和奉天(即今辽宁)之间在海上巡查职责上的分歧和争议。
事实上,早在康熙五十年,负责奉天海防事务的都统嵩祝便曾在朝廷上建议:“奉天辖区的锦州、铁山距离山东隍城岛仅半日航程,建议以后由山东的海防官兵巡查锦州和铁山。”也就是说,奉天方面将本该由自己管理的海巡事务推给了山东,可能是因为奉天更擅长骑射,海防力量较弱,或者仅仅是为了减轻工作负担。而山东方面尽管勉力承担了一段时间,最终由于任务过于繁重,也难以承受,便在康熙五十三年由登州镇总兵李雄提出申请,要求重新划分山东与奉天之间的海上巡查责任。
展开剩余58%在接到李雄的奏报后,清廷下令相关部门进行详细研究,最终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划界方案。方案中明确写道:“铁山、旧旅顺、新旅顺、海帽坨、蛇山等区域,均属于盛京(即奉天)管辖。北隍城岛、南隍城岛、钦岛、砣矶岛等区域,则属于山东管辖。”此外,还特别提到:“铁山与隍城岛相距约180里,且中间没有适合停泊的港口,虽然此地偶有小型盗匪出没,但不能确定是否作为海上交通的通道。”
接下来,官方根据这一地理区分,将铁山以南90里范围内的巡逻任务交给奉天的官兵,而隍城岛以北90里以内的巡逻任务则交给山东的海防官兵。最终,这一划分方案得到了清廷的批准,并通过上谕的形式发布,成为正式的行政标准。此后,老铁山水道便明确成了山东与奉天(辽宁)之间的海上分界线。
这一划界方案也被清代的官方史志所采用,甚至在雍正年间修订的《山东通志》里就有相关记载:“北隍城岛,九十里南为山东界,北为辽东界……(登州镇水师营)北至北隍城岛九十里与奉天水师营汛分界。”这一条记录至今仍是这一划界历史的依据。
需要指出的是,虽然今天的技术测量方法与古代大为不同,文中提到的老铁山水道的宽度与今天的实际测量有所出入,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地理标志的地位。无论如何,这一划界举措经过清廷的批准后,成为了地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,且成为了一个持续沿用的行政边界标准。
值得一提的是,老铁山水道的宽度约为40多公里,既不算很短,也不算特别长。传闻在晴朗的天气下,站在老铁山的高地向南望去,便能清晰看到北隍城岛的轮廓。我曾有幸亲自造访过老铁山景区,遗憾的是,由于当天的能见度较差,我并未能亲眼目睹这一美景。
发布于:天津市淘配网-股票交易配资-配资知识网-全国前三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