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1年,一架飞机在蒙古草原上坠毁,机上人员全部遇难,这起震惊世界的“九一三事件”像一颗重磅炸弹,让整个中国陷入惊愕。没人想到,这架飞机里竟然坐着曾经叱诧风云的林彪。他不仅是开国元勋,更是一代名将,还一度被视作毛泽东的接班人。林彪的陨落也让无数老一辈革命家陷入思考: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,怎么走到了如此结局?到底是个人野心作祟,还是时代裹挟了他?他的功过如何评说?萧克将军,有着多年和林彪同甘共苦的经历,又会如何给林彪下定论?
有人说,林彪是拯救中国的英雄,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,也有人痛斥他是篡党夺权的阴谋家,最后狼狈出逃、身死异国。支持者把他捧上神坛,反对者恨不得一笔勾销他所有功劳。两派争论得面红耳赤,甚至茶余饭后还会互相抬杠,“林彪到底该记大功还是记大过?”仿佛回到我们小时候班里的“谁是班干部”、“谁该记大过”之争。可历史不是黑白分明的教科书,也不是“你对我就错”,林彪这样复杂的人物,怎么看?
聊到萧克评价林彪,那可是看点十足。这位革命老将,不说狠话,也不刻意洗白,言辞中透露出一种事不关己的冷静。到底是“公允”还是“圆滑”?他有自己的立场,却又能做到不端“道德法官”的架子。这种态度,反而让人更好奇:他在林彪身上到底看到了什么别人看不到的东西?
林彪真可谓中国革命史上一个谜一样的人物。咱们慢慢扒开这层“洋葱皮”。年少时的林彪可是个拼命三郎,南昌起义时枪林弹雨里率领队伍冲锋陷阵,打出了名声;到了井冈山,更是和萧克这些“老革命”搭班子,一起打游击,开辟新地盘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林彪总能抓住“要害”,关键一役,总能杀出重围,落子无悔。这些年,他靠的绝不是八面玲珑的小聪明,是真刀真枪冲出来的能力。
可你也能听到身边人议论:林彪为啥后期“性格变了”?有人说他太过自负,别人说不上几句,他就憋着不高兴;还有人觉得他“太闷”,“不爱说话、心思重”,私底下都有点怕他。不少老百姓都说:“林彪,能打仗是能打仗,但做人,未免太古怪了。”
有观点说,林彪重视内部争论、讲究民主作风,但同时又城府极深,爱权爱到骨子里,这不矛盾吗?有拥趸觉得,林彪就是太聪明,反遭聪明误。
到了1960年代末,“林副统帅”可是红到发紫,全国教科书都要念林批语。可谁料风头正劲,风向说变就变。此时,表面上林彪“位极人臣”,跟毛泽东并肩,许多事情他说了算,连中央文件都要署他的名字。人前热闹,背后却开始流言四起,什么“林权欲膨胀”、“林毛矛盾激化”的小道消息在干部和群众之间传得有鼻子有眼,却没人敢当着林彪面说句话。这一阶段,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,大家看着林彪风风光光,却总觉得哪儿不对劲。
反对林彪的人悄悄议论:“林彪就是野心家,装了那么多年,迟早出事。”但也有不少老人摇头:“别一棒子打死,林总不是光有野心的人,早年功劳实打实。”
到了“九一三事件”当夜,一切突然爆发。飞机坠毁,林彪身死,他的妻子和儿子一同遇难,全国一片哗然。一时间,所有表面的平静都被打破,但随之而来的,却是更难堪的沉默:多少老将、老百姓迷惑了,这一仗打赢了,人却栽倒了,他到底是谁?
就在大家以为真相大白,林彪彻底被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”时,萧克的一番话让许多人目瞪口呆。别人开口就爱贴标签,萧克却说:“别因为他后来的事儿,就把前头他干的都一笔抹杀。”他先肯定林彪军功过硬,还说他政治上并不极端,喜欢让人提意见。林彪有错不能护,但早年的好也不能装没看见。
再往深处想,萧克直接点名林彪的“硬伤”——太爱面子,不能容人,还喜欢“藏着掖着”,遇上大事更愿意憋在心里偷偷琢磨,久而久之出事了。他说林彪不全是为权力疯魔,性格里早就埋下雷。萧克既不是帮林彪洗白,也不是往死里踩,他站在台前说“要一分为二看人”。这个说法其实点破了整个争议:林彪的好是好,坏也是坏,同一个人,能否都承认?
暂且看着萧克的评价似乎让风头平息一点,但问题远没完。林彪的支持者仍坚持英雄说法,“多少战役是他指挥的?没他红军早散了!”反方一听又急了,“连基本政治站位都把握不住,这样的人再能打仗也白搭。”历史的分歧反而越拉越大,像一根拉锯绳,谁也不肯松手。
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后来的历史文献更是一堆旧账翻新。林彪到底是跟毛泽东真掰了,还是被时代大潮裹挟不得不走到这一步?九一三事件背后的真相,时至今日还是扑朔迷离,也成了许多人心里的疙瘩。如果你翻阅曾经的报纸、老战士口述,林彪形象就更分裂了。有人感叹:“英雄末路,最难评。”有人冷笑:“得势时你夸他,失势时你骂他,谁又不是墙头草?”争议不但没少,反而变得更加难以调和。
林彪就是革命史上的“薛定谔的猫”——你说他好吧,你翻翻他战功确实能上“明细账”;你说他坏吧,他最后那档子事,足够让后人吵个没完。萧克将军的评论听着像是在打“太极拳”,其实是把最难评的事儿说得最明白:人不能因为后半段犯错,就把前半段的功劳都盖棺论定。林彪的问题,既不是突然冒出来的,也不是全部归结为个人道德那么简单。
如果非要像有些人口中的那样“一棍子打死林彪”,是不是有点太省事了?有时看起来公正,其实不过是怕惹麻烦罢了。你见过多少人,把过去的朋友、同事一朝变成“路人”?那些见风使舵、落井下石的嘴脸,可一点不比林彪的性格光彩。如果说有人棒打落水狗才叫正义,那这正义还真便宜。林彪生也好,死也罢,历史给他盖棺定论的那一瞬,多少也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次“投票”。
看完林彪这段大起大落的故事,你说――我国到底该如何评价历史上的“功过相抵”人物?是像某些激进派那样,前功一笔抹杀,还是像萧克一样给点空间?又或者,只要有过一次重大错误,他之前所有努力都该推翻吗?有人说历史要“惩前毖后”,也有人说该“求真务实”。你怎么看林彪这样的人?他到底是“盖世奇才”,还是“历史反面教材”呢?欢迎留言区吵起来,咱们今天就把这个老问题聊个明白!
淘配网-股票交易配资-配资知识网-全国前三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