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题记:今天是2024年6月13日,《增广贤文》腾讯会议6:00-7:00早课学习的第15天,学习的内容是:是非终日有,不听自然无。宁可正而不足,不可邪而有余。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竹篱茅舍风光好,道院僧房终不如。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。道院迎仙客,书堂隐相儒。庭栽栖凤竹,池养化龙钱。结交须胜己,似我不如无。
图片
一,是非终日有,不听自然无。
清官难断家务事,《增广》前文也有说到“来说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”。都是告诉我们:遵循天道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现在信息爆炸时代,少看手机,刷短视频,碎片化内容多半是无用的。碎片化只是对境智(只在当下环境看起来有用的东西)。因此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、清晰的见解和内心的笃定,要有定律。知行合一,做到很难,需要不断地去修炼!我们学智慧,要学绝对真理,不是靠对境智、碎片化的吸取,而是要读不以时间和意志为转移的经典智慧,这种力量来源于天命和圣人,都写在经典里。
二,宁可正而不足,不可邪而有余。
“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”;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。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,走正道不容易。但是只要心里清楚走的是正道,结果是好的,哪怕过程苦一点,也请忍受它。宁可在正道上追求财富,哪怕钱少一点,赚得慢一点,安分守纪,兢兢业业,也不要走歪门邪道,找浮财(来得快,去得快的财)。这样才能心安理得。
三,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
这是承接上文“宁可正而不足,不可邪而有余”。不是让你相信别人告诉你的一夜暴富,不是让你相信只要投钱就能发财这些事。而是要相信自己走的正道,相信下文的竹篱茅舍风光好。
四,竹篱茅舍风光好,道院僧房终不如。
图片
竹篱茅舍指家庭生活,道院僧房指道家、佛家。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: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,而凡夫俗子该做的是:1,生存;2,繁衍后代;3,经营好家庭,我们都要在红尘中好好修炼,将这些该做的事都做好了,才能三生有幸。家庭温馨;兄弟互助;邻里和睦,“家和子孝已功夫”。每个人都能做好这些,就是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不是说道院僧房不好,而是很多人自身还没有修好,还做不到,就去学佛学道,其实是对现实的逃避。大隐隐于市, 小隐隐于野, 深藏于人海, 藏器于身。真正的高手是身于红尘之中,仍能保持内心清净!明明德,天天上。
五,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。这里蕴藏着一个秘密:因果。有因不一定有果,有果必定有因。因果之间需要缘助力。因、缘、果,内在的因+外在的助缘=出现果。告诉我们不要好高骛远,是命里有的终会有的,不要轻易放弃,迟开的花可能更鲜艳,要把握时机,如果时不顺,要沉住气,更不要乱来,不要着急。要有耐心等待大器晚成的机会。
俗话说:“六月不是看禾时”。还没到时间,别强求,莫霸蛮。“强扭的瓜不甜”因为瓜熟蒂会落,强扭的瓜说明还没成熟,不熟的瓜当然不甜。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,学会把握、等待时机。时机到了,自然就有你期待的收获。
图片
六,道院迎仙客,书堂隐相儒。仙客:仙风道骨的高人。相儒:宰相、大儒,来自书堂。道院里仙风道骨的高人我们不一定追得到,可能也达不到他们的高度和位置,也不一定适合你。因此先把小家庭搞好,在红尘中一点一滴真修自己,教导孩子有远大的志向,家族真正能改命的是读书,“读书须用意,一字值千金”,培养孩子多读书、自己多读书。这才是我们的根本,要抓住本。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。”
七,庭栽栖凤竹,池养化龙鱼。
庭院里栽种引来凤凰的竹子,池塘里养化龙鱼。(化龙鱼:大指跳龙门的鱼,鱼——龙——大鹏)多读书才能儒雅,才能栖凤、养化鱼龙。没有志向走不远,一定要志高存远,培养我们的后代。站在未来看现在。未来的20、30年,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中国人,是社会的中流砥柱。所以让孩子放下手机,而前提是父母自己先放下手机,远离短视频、游戏等。让孩子有传统文化浸润,有底蕴,就有根、有底气。
八,结交须胜己,似我不如无。前文都是说的做好自己,人生在世,是活在人际关系中的,所以做好自己后,还要有交际。这句话的意思不是结交的朋友什么都胜过自己,而是朋友一定要有某一点强于自己,要取长补长,各有所长。如果跟你一样,不如没有。
昨天讲到了夫妻相处之道,因此老师今天上课前补充道:在正道上,要做到知行合一太难,要不停地修。要“知”、“行”、“修”。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、畏大人、畏圣人之言。对人敬就可以,对天地要畏。夫妻之间要相互尊敬,相敬如宾。
品味中华传统文化,感悟人生智慧。明明德,天天上。
推荐阅读:《增广贤文》|夫妻相处之道《增广贤文》|学有所悟,悟透改变一生——明白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很重要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淘配网-股票交易配资-配资知识网-全国前三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